我院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何洁阐释国际城市公共艺术(图片)展主题理念

2012-12-21
                

    公共艺术承载着城市的思想和精神,其符号性表征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和视觉形态,更是艺术进入大众生活的主要路径,公共艺术脱离了通常意义上以材料和介质对艺术形态的分类,颠覆和扩展了我们认知艺术的传统方式。 “公共艺术是指被置于物理公共空间,一般是指室外空间且所有人可以接近的,被规划和计划的任何媒介的艺术品。”从此意义上,公共艺术的界定对艺术界,艺术家以及艺术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城市规划管理者、作品的委托方、公共艺术家,意味着是一种有地点限制、公众参与以及分工合作,不同于传统艺术观念的工作形式的形成,反映了城市在发展中的功能性诉求,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对“公共艺术”的表述,长期以来因对内涵的理解与阐释的不同各存差异,仅从名称上,有从经费保障的规制化着眼的“百分比艺术”(Percent-for-Arts),从建筑环境考虑的“公共建筑中的艺术”(Art in Public Building),以场所特性为标识的“公共场所的艺术”(Art in Public Places)等。20世纪80年代,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被翻译到英美, 再次引发了对公共领域的讨论。公共艺术的作用也就不再局限于审美领域,而是将其置于当代社会语境下,站在人文角度,借助综合媒介,通过艺术表现形式拉近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的距离,公共艺术强调艺术家在社会发展中的话语权,以展现公共艺术的当代价值。 其中“公共性”的强弱也就成为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
    公共艺术的社会功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促使公共艺术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取向,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之所以称为公共艺术, 不仅在于它是否置于可供公众自由出入的公共空间中, 更在于作品内容的思想观念、文化内涵及导入社会的方式,是否体现了对社会公共领域的文化关怀,对社会或社群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的现实关注,对社会的道德理想及价值取向应有的揭示和表达,对艺术创建过程中公众的民主评议及公平参与的重视。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事件性及符号性,不仅反映了当代视觉文化的发展形态,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时代艺术生存与发展的自身需要。
    当代公共艺术是在二战后城市重建中发展起来的,简洁理性的“国际主义风格”迎合了战后急需重建而造价低廉的诉求。但随之而来的单调平庸的居住环境受到居民的抱怨和质疑。针对这个问题,由政府主导的文化改良计划,包括一个关于美国未来公共艺术的项目—联邦建筑的指导原则,直接催生出在公共建筑空间设置艺术品的条例,对城市中公共艺术的存在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政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生活在由各种工业材料构筑成的城市里的人们,对属于市民共有的有利于改善城市居住条件,并且具有人情意味的艺术氛围的强烈渴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以消费为特征的大众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依托大众文化的公众艺术逐渐显现出自身的生命力。艺术的大众化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具有当代性的公共艺术的发展。随着物质供给的日益丰富,相对应的精神文化建设被提上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与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最直观的载体,为城市增添人文内涵和美学价值;为公众创造更舒适、安全、易于产生自我及相互认同的公共空间;它连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强化城市的记忆,是城市纵横的坐标,联系起行走于其中的每一个人。
    在科技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公共艺术显然具备缓解和调和科技文明和生态文明日益分化和对立,并按照美的尺度重构以人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以美的标准优化城市的多重功能,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对于提升城市公共环境的人文气息与艺术品味,提高公众的文明素质和审美水平,增进市民的公共意识和归属感,展现城市文化风貌和形象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家通过公共艺术的实施,彰显了对社会的思考和主张,从而使艺术家切身感受到自身的社会价值,同时验证了艺术在人与社会发展中的本质力量。
    以上描述,限于视野的局限和时间的短暂,难免挂一漏万和有所偏颇,但基本说明了本次展览的目的诉求。本次活动旨在使观众对公共艺术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引发大家对公共艺术的关注;对当下艺术发展走向的思考;尤其是对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价值与意义的积极探索。
    繁荣和发展当代公共艺术,是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使艺术走进公众生活,建设美好社会所面临的新课题。    


2012.12.于清华园

(本文作者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下一条:2012城市公共艺术论坛与会专家参观“潘鲁生当代艺术巡回展——国瓷彩墨”展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